
18580717468

錨具型號、規格與尺寸指南——選型、參數與施工要點
導語
錨具是錨固體系中的關鍵連接與受力元件,廣泛應用于巖土工程、邊坡支護、隧道與地下結構、基礎加固與巖石錨固等領域。正確選擇錨具型號與規格不僅保證工程安全可靠,還影響施工效率與經濟性。本文系統介紹常見錨具類型、型號與規格參數、選型原則、尺寸與力學指標、驗收與安裝注意事項,幫助工程技術人員與施工管理者在設計與施工中做出合理判斷。
一、錨具的基本分類(按功能與結構)
端錨式錨具(擴張型/機械錨具)
特點:通過機械擴張或機械夾緊與孔壁產生抵抗力,常用于短錨段或受壓的場合。
代表產品:膨脹套、楔形錨塞、錨桿端帽、螺紋錨套等。
膠結錨具(化學錨具)
特點:通過化學膠(環氧、聚合物等)或水泥基漿固化后與基體粘結,適用于復雜地層、空洞或反復受力的場合。
代表產品:化學錨栓組件、注漿套管、注漿嘴與止漿器。
張拉/錨固套件(預應力錨具)
特點:用于預應力錨桿或錨索系統,包含錨板、鎖母、張拉帽、液壓錨墊等,可實現張拉并保持力值。
代表產品:張拉接頭、端板組、錨帽、扭矩旋轉螺母等。
錨索與錨桿構件(鋼絞線、鋼筋錨具)
特點:用于長錨、索力傳遞的錨固系統,配合專用夾具與套管。
代表產品:錨索夾、端頭錨具(壓板、錨盤)、封端件、鋼套筒等。
二、常見型號命名與規格要素
錨具型號通常由以下參數組合表征:
公稱直徑(d或Φ):錨桿、錨索或鋼筋的名義直徑,如Φ16、Φ20、Φ25、Φ32、Φ36、Φ40 等。
設計承載力(Tn或Ultimate):以千牛(kN)或噸位表示,如100kN、200kN、500kN等,或按規范設計承載力(設計值/標準值)。
有效錨固長度(Le):錨具與錨固體之間實際有效粘結或摩擦長度(單位:m或mm)。
端部構造:如楔形端、螺紋端、球形端、錐套端、錨盤結構等。
鋼材或合金等級:如鋼絞線等級(SRB、PC鋼絞線規格)、鋼筋等級(HRB335、HRB400、HRB500等)或不銹鋼型號(304、316)。
表面處理:熱鍍鋅(HDG)、電鍍鋅、涂塑、噴漆或不銹鋼本體等,影響耐腐蝕性能。
螺紋規格:若為螺紋連接,則標注螺紋類型與公稱直徑(如M16、M20、1/2"-13UNC等)。
適配配件:鎖母、墊圈、錨板尺寸、止漿環、注漿嘴型號等。
三、典型錨具型號與常見尺寸(示例說明)
以下列舉工程中常見的錨具形式與其常用規格作為參考(具體以制造商產品目錄與工程設計為準):
普通錨桿(螺紋鋼筋或光面鋼筋)
公稱直徑:Φ12、Φ14、Φ16、Φ18、Φ20、Φ22、Φ25、Φ28、Φ32 等。
常見錨固端:彎鉤、膨脹頭、端帽、封端焊接或化學膠粘。
應用范圍:小型加固、建筑地基加固、輕中型支護。
預應力錨桿(鋼絞線)
規格:一般為7×(n)股/螺紋組合,如φ12.7、φ15.2、φ15.7、φ17.8(表示單根絞線直徑或束直徑),或按單股絞線直徑(如φ15.2mm 單股)。
設計拉力:常見有100kN、200kN、400kN、600kN等等級,根據束數與直徑組合決定極限承載力。
配件:錨盤(常見直徑200–400mm)、錨墊、夾具、壓板與防護罩。
化學錨栓組件
錨栓直徑:M8、M10、M12、M16、M20、M24等(公稱螺紋尺寸)。
膠管與注射筒規格:常見為300ml、400ml或410ml膠筒,對應注膠嘴與混合嘴型號。
應用:幕墻、結構預埋、設備固定、在孔隙或空洞里仍能實現可靠錨固。
擴張式膨脹螺栓(機械錨具)
型號示例:M8-M24(按螺紋直徑),螺栓長度按基材厚度及擴張深度選擇(如50mm、75mm、100mm、150mm等)。
適用性:混凝土、砌體件的設備連接與臨時支撐。
錨盤與錨帽(張拉端)
錨盤尺寸:常見圓形或方形,直徑/邊長常見為100mm、150mm、200mm、250mm、300mm、400mm等;厚度通常為8–30mm,視受力和孔徑調整。
孔徑與中心孔:按錨桿直徑配合(如Φ20錨桿用Φ22–25通孔)。
表面:通常熱鍍鋅或噴涂防腐。
四、力學參數與驗算指標
極限承載力(Ultimate):錨具與錨固體在實驗或設計下所能承受的*大載荷(通常以kN表示)。設計時應考慮安全系數。
設計拉力(Design Load):按規范給出的允許承載力,常為極限承載力乘以系數(如分系數或考慮長期荷載、疲勞、腐蝕后的折減)。
張拉力(預應力值):對于預應力錨桿,應明確張拉后的目標力值與保持力,張拉操作應使用相應量程的千斤頂與測力設備。
蠕變與松弛:對于長期荷載,需考慮鋼材與膠結體的松弛或蠕變影響,選擇合適等級材料并設計冗余。
腐蝕系數與耐久性設計:海邊或酸堿性土層中,按規范提高防腐等級(增厚鍍鋅層或采用不銹鋼)。
五、錨具選型原則
根據承載需求與安全等級選擇公稱直徑與材料等級(以滿足設計拉力并留有安全裕度)。
考慮環境與耐久性(潮濕、腐蝕、化學侵蝕場合優先選用熱鍍鋅或不銹鋼)。
配合施工工藝:若孔內存在塌方或涌水,優先選用套管+化學錨或水泥漿化學錨固體系。
考慮安裝與維修便捷性:標準化螺紋與配件易于更換與維修,模塊化預應力接頭便于張拉與監測。
兼顧成本與工期:經濟型工程可選常規鋼材與防腐處理;重要或暴露工程應采用更高耐久性的材料。
六、安裝與驗收要點(與尺寸相關)
檢查所購錨具規格(直徑、長度、螺紋規格、錨盤尺寸)與設計一致,并核實產品合格證與材質報告。
鉆孔尺寸控制:孔徑、深度與偏差應符合錨具與注漿要求(例如化學錨需控制孔徑公差以保證膠體充盈)。
錨盤與墊圈:錨盤直徑與厚度要按設計配置,并配合墊圈或密封圈防止注漿流失。
張拉與鎖定:預應力錨桿張拉后,鎖母或錨帽應按規定扭矩或力值鎖緊并記錄試驗數據。
保護與防腐處理:安裝后暴露部分應做防腐涂層或套管保護,防止長期銹蝕導致承載下降。
試驗與驗收:抽樣進行拉拔試驗或加載試驗,數據應滿足設計與規范要求;檢查錨具與錨固層之間無滑移、錨具無破損變形。
七、常見問題與對應措施
錨具規格不匹配:施工前嚴格檢驗材料進場單,發現不符及時停止施工并更換合格產品。
錨盤應力集中導致破壞:必要時增加墊板面積或采用更厚錨盤并在錨盤背面鋪設受力傳遞層(如混凝土墊層)。
環境導致早期腐蝕:選用更高鍍鋅層或不銹鋼錨具,并在接縫處做防水密封處理。
注漿不足或不均勻:加強注漿監測,記錄注漿壓力與回流量,必要時進行返注或增注處理。
結語
錨具型號與規格的選擇并非單一參數決斷,而是承載需求、地質條件、環境因素、施工工藝與經濟性之間的綜合平衡。設計單位應在地質勘察與結構受力分析的基礎上明確錨具公稱直徑、材料等級、錨盤尺寸與張拉要求;施工單位應對進場錨具進行嚴格檢驗,按規范施工并進行必要的試驗與記錄。使用標準化、合格的錨具并配套完善的安裝與驗收流程,是確保錨固工程長期安全穩定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