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80717468

錨索錨具型號與規格詳解——構成、參數、選型與施工要點
導語
錨索體系(又稱錨索或預應力錨索)廣泛用于邊坡加固、擋土墻支護、隧道支護、橋梁與礦山支護等工程中。錨索錨具作為錨索體系的關鍵端部組件,其型號、規格和施工質量直接決定整個錨固系統的力學性能與耐久性。本文系統介紹錨索錨具的類型、常用型號與尺寸參數、選擇原則、力學指標、安裝與驗收注意事項以及常見問題處理建議,供工程設計與施工參考。
一、錨索錨具的組成與功能
錨索錨具一般包括以下主要部件:
錨盤(錨墊板):承壓并將錨索張力傳遞到被錨固體;形式有圓盤、方盤、花盤等。
錨具套件(端頭件):將錨索或鋼絞線固定、夾緊或壓接的零件,如壓板、夾具、楔塊、夾緊套、壓環等。
張拉件(張拉頭、張拉套筒):用于張拉錨索,使其達到設計預應力后鎖定的構件,包括液壓千斤頂接口件、張拉接頭等。
錨芯與封端件:包括壓接端頭、球形端、焊接端或機械端頭,用于端部力的傳遞與防護。
防護套與護管:用于防腐與隔離,例如塑料套管、不銹鋼套、油脂防腐套等。
輔助件:螺母、墊圈、止漿環、注漿嘴、封堵件等。
二、常見錨索錨具類型與適用場景
壓接式錨具(機械壓接端頭)
適用:常用于鋼絞線錨索系統,壓接錨頭通過專用壓接模具將錨索端部壓緊成塊,實現可靠的端部承載。
優點:便于批量施工、安裝速度快、抗滑移性能好。
夾具式錨具(楔塊/夾板式)
適用:用于鋼絞線或多股鋼絞線的夾緊與定位。常見于可張拉后的現場鎖定結構。
優點:結構簡單,便于檢查與更換。
焊接或螺栓連接式端頭
適用:特殊構造或高承載要求時采用。焊接端頭適合單股鋼筋或鋼索末端處理。
缺點:現場焊接需注意質量控制,且某些高強鋼絲不宜焊接。
錨盤(錨墊板)
材料與形式:常見為Q235/Q345碳鋼熱鍍鋅,或不銹鋼制作;形狀有圓形、方形、花瓣形,厚度與直徑按設計受力選擇。
應用:受力分散、預應力傳遞與保護錨頭。
三、型號命名與關鍵規格參數
錨索錨具的型號通常通過以下參數組合來表征:
錨索公稱直徑(d或Φ):通常指錨索束或單股的直徑,例如Φ12.7、Φ15.2、Φ17.8、Φ21.8mm等(常見為單股鋼絲直徑或束外徑)。整束錨索的截面與股數(如7×φ5、1×φ15.2等)也會標注。
設計與極限承載力(kN):例如200kN、400kN、600kN、1000kN等,表示錨具與錨索配合時的承載等級。
錨盤尺寸:直徑或邊長(如Φ200、Φ300、200×200、300×300mm),厚度(常見8–30mm或按承載設計定制)。
壓接套筒或夾具規格:按適配錨索直徑標注,例如適用于Φ15.2×1股、Φ15.2×7股錨索的壓接套筒規格。
張拉接頭與套筒長度:用于張拉時的插入長度、螺紋長度或液壓接口尺寸。
防腐處理:熱鍍鋅厚度(g/m2)、涂層類型或不銹鋼材質(304、316等)。
螺紋規格:若含螺紋接口,則標注螺紋類型(如M22×2.5、3/4"-10UNC等)。
四、典型錨索與錨具規格示例(供參考)
以下為工程中常見的一些錨索直徑與相應錨具常用參數(具體參數以供應商產品目錄與設計要求為準):
Φ12.7 單股或束絞線(常用于小檔次錨索)
常見設計承載力:≈100–200 kN(視股數與束數而定)
錨盤尺寸:Φ150–Φ250 mm,厚度8–16 mm
配套壓接套筒或機械端頭按Φ12.7規格制備
Φ15.2(7×φ? 型或單股束外徑)
常見等級:200–400 kN
錨盤:Φ200–Φ300 mm,厚度10–20 mm
壓接套筒與夾具按Φ15.2匹配
Φ17.8、Φ21.8(更大束徑,常用于高承載錨索)
常見等級:400–1000 kN 甚至更高
錨盤:Φ250–Φ400 mm 或方盤300×300–400×400 mm,厚度12–30 mm
壓接端頭與特制錨具、錨盤需按廠家和標準定制
五、力學指標、試驗與設計考慮
極限承載力(Fu):根據錨索與錨具材料及構造通過試驗確定,設計應以規范要求為準并考慮安全系數。
設計工作力(Tdesign):錨索長期工作時承受的預應力值或荷載,通常取極限承載力的一定比值并考慮損失(松弛、蠕變、粘結退化、初張力損失等)。
張拉力與保留力:預應力張拉至指定力值后需確保鎖定件、錨帽與錨盤能長期保持該力值;設計應考慮摩擦、松動與材料松弛。
耐久性與腐蝕保護:海洋或化學侵蝕環境需采用更高等級的防腐措施(厚鍍鋅、涂層或不銹鋼);注漿或封閉防腐層能延長壽命。
端部滑移與抗疲勞性能:壓接或夾具的摩擦與咬合設計應保證端部在長期載荷與循環荷載下不發生滑移或疲勞破壞。
六、選型原則與工程適配
確定設計承載力:根據工程荷載與安全系數確定每根錨索的目標承載力,然后選擇相應規格的錨索與錨具。
匹配錨具與錨索:壓接套筒、夾具、錨盤孔徑與錨索直徑必須嚴格匹配,避免松動或應力集中。
考慮環境與耐久性:按工程暴露條件選擇防腐等級與保護方式(封閉注漿、油脂填充、塑料護套或不銹鋼材料)。
方便施工與檢測:優先采用標準化、便于張拉與檢測的錨具形式,保證現場張拉、測力與后期監測簡便可靠。
成本與維護:在滿足工程安全與壽命要求的前提下,優化材料與防腐處理以平衡初期成本與長期維護費用。
七、安裝、張拉與驗收要點
進場檢驗:檢查錨具材質證書、制造檢驗報告、鍍鋅或涂層厚度證明與外觀質量,規格須與設計一致。
孔洞與注漿要求:錨索的孔徑、孔深與套管配置應滿足壓漿或注漿要求;在有水或空洞的地層應采用套管或泥漿護壁并及時注漿封固。
壓接與夾緊質量控制:壓接需使用廠家推薦的壓接模具與壓力,壓接后的端頭應做拉拔試驗或無損檢查。夾具安裝時應按扭矩或壓緊力規范操作并記錄。
張拉程序與記錄:張拉時應使用帶表千斤頂或測力計,按設計分段張拉至目標力值并記錄力值、伸長量與扣緊情況。張拉后的鎖定件應按標定扭矩或力值鎖緊并標注。
試驗與驗收:抽樣進行靜載試驗(試拉)或全數檢測,根據規范判定是否合格;檢查錨盤變形、端頭滑移、注漿密實性與防腐封堵。
保護處理:張拉完成后對暴露部位進行防腐處理、填充注漿或套管密封,防止腐蝕與水侵。
八、常見問題與處置
壓接端頭滑移或破壞:檢查壓接設備與壓力是否符合要求;需返工更換并重做壓接試驗。
注漿不密實或漏漿:采用止漿環、封堵或返注處理,必要時擴孔重注。
錨盤應力集中導致主錨體破壞:可增大錨盤面積、加墊板或在錨盤背面設置混凝土墊層分散應力。
長期預應力損失:設置定期檢測與張力補償方案;選用減松弛性能好的材料與封閉保護。
腐蝕導致承載下降:定期監測裸露段狀態,必要時做防腐修補或更換錨索。
結語
錨索錨具的型號與規格選擇是錨索工程安全、經濟與耐久性的核心環節。合理的選型應基于工程設計承載力、地質條件、環境暴露與施工可行性,并嚴格執行壓接、張拉、注漿與驗收程序。規范化、標準化的錨具采購與施工管理,加上完善的檢測與維護制度,能夠顯著降低工程風險、延長錨索體系壽命、確保工程長期穩定運行。